从文化角度切入探讨中国体操现象——体操最早被引入中国的原因
20世纪初新学兴起之后,军国民思潮在我国教育和体育中占很重的地位。是德国、日本柔软体操(徒手体操)器械体操、兵式体操、应用体操在我国迅速推广的思想基础。可见体操具有了军国民的意义。
追本溯源
汉语“体操”一词,是由日语汉字“体操”直接引进的。我国最早的体操译著(能查到)是1904年六艺书局出版的、王肇钱翻译的《日本体操教科书》。此后我国出版了一批围绕体操教学、训练的专门书籍,这些书籍大部分从日本体操教材转译,有一些是留学日本归来的体育家节编。这些书中主要介绍的是体操练习的内容:徒步、整容、呼吸运动、身体矫正、徒手体操、哑铃体操、球杆体操、水环体操、豆瓣体操、铁棒(单杠)、跳越台(木马)、跳下台(由低至高的楼梯)、跳绳(跳过一定高度的水平绳索)、斜梯、悬环、(吊环)、木杆索(爬杆)等等。
泛体操化
中国体操家根据以上内容出版了几十种中国体操著作名称如下:《十分钟体操》(1914)、《订正八段锦》(1916)、《易筋经二十四式图说》(1917)、《易筋经十二势图说》(1917)、《手巾体操》(1918)、《女子手巾体操》(1918)、《室内8分钟健身术》(1920)、《国旗体操》(1920)、《实验深呼吸练习法》(1921)、《八段锦全图》(1921)、《业余运动法》(1922)、《徒手叠罗汉》(1922)、《女子美容术器械体操图》(1922)、《西湖风景叠罗汉》(1922)、《正反游戏法》(1922)、《易筋经十二势全图》(1923)、《易筋经二十四式全部》(1923)、《不老健身法》(1923)、《健康精言》(1924)、《儿女强身法》(1924)《十分钟简易强身术》(1925)、《五禽戏全图》(1925)《分级八段锦》(1926)、《圆阵游戏大全》(1926)《女子八段锦体操图》(1926)、《圆阵联络体操》(1926)、《中国叠罗汉》(1926)、《堆砌图案》(1927)、《不免征治疗法》(1927)、《按摩体操术》(1927)。这些书籍分别由商务、大东书局和中国健学社出版。